学校首页

资讯动态+

科技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让科研人都能得到公平服务

日期:2017-04-05 17:18浏览数:

科技是强国之基,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以来,科技创新被摆在关键的核心位置。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接受新华社采访,谈中国科技。


记者︱庞清辉


作为科技部党组书记的王志刚,曾经梦想做一个军工领域的工程师,多年的一线科研经历和科技部门的管理经历,使得他对中国的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总结2016年,他说“工作加一点爱好”,爱好就是看书和运动,看的书很杂,开卷有益,他也是个运动达人,生活比较单调但纯粹。


生活中,作为安徽人,他对家乡的老母鸡汤泡炒米、李鸿章豆腐、水芹炒干子,很是钟爱。散步时,发现路边有摩拜单车,也会骑上一圈,感叹科技改变生活。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及当前的“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VR等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他认为“国家实验室是带有战略性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跟世界相比差距不大,有些方面还有我们自己的优势”;“VR等技术如果和需求结合起来,这样一项技术就有不同的用处”。


而他理想中的科技体制,是让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让所有愿意创新、愿意投身科研活动的人都有平台,都能得到公平的服务。


而最终改革的目的是“让科技更多的能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和国家安全各方面发挥作用,发挥核心关键作用。”


1

“创新能力,特别是战略性创新能力是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初衷。”


问:关于国家实验室试点,多年前就开始筹办,目前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王志刚:国家实验室要分开来讲,多年前的试点叫国家实验室(筹),有一个“筹”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讲到的中国科技界要做的几件大事,一是面向2030年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二是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中国科学家要牵头一些国际重大科学计划或工程。

这里说的国家实验室就不是多年前筹建的那几个,而是带有战略性的国家创新基础平台,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按照中央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形成了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我们将落实中央精神,为中央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做好科技部职能内的工作。


问:那么,这个国家实验室决策的立足点是什么?

王志刚: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出发点是,着眼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

国家既然把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摆在关键的核心位置,那么,要想创新首先是能力,然后才是创新的结果,从因果关系来讲,能力是最主要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战略性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初衷,中央的决策也是这么考虑的。

另外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如何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支持,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集成性科技创新,围绕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科学或技术创新问题来联合攻关,这就是办国家实验室最基本的出发点。


问:它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王志刚:对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对其他的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完整的科技创新基地体系,以这个整体来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科技创新各方面的工程、项目和一些课题的实施。

在这个体系中应该有一批国家实验室作为战略科技力量,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世界科技贡献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技人才。


问:2016年,对阵围棋高手屡战屡胜的AlphaGo,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你如何看待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

王志刚: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已经六十多年了,今天为什么热了,因为过去在关键的理论方面、方法方面,包括硬件技术方面可能还没有突破。

而今天的AlphaGo是因为大数据的发展,各种算法的进步,同时还有硬件方面的发展,才使得人工智能今天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的高潮。

不仅是AlphaGo,包括IBM公司神经元的芯片,包括脑科学和类脑技术科学的发展,也包括无人驾驶;再比如机器狗,可以自主跟着人一块走,一走几十公里,背负几百斤也不嫌累,现在很多方面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过去曾经想把中医看病规则化,算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现在到了新的阶段,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人机交互,可以实现人机混合和群体智能等。当然自主控制的智能系统也算人工智能,不同阶段而已。


问:客观地说我们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王志刚: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应该说跟世界相比差距不大,有些方面还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模式识别,包括人脸识别,通过皮肤的反光,通过头发白和黑等等方面判断你这个人的年龄,包括语音识别,中国的语音识别不仅中国人在用,国外公司也在用。


问:有些东南沿海省份智能制造热潮兴起,机器替代人的现象已经发生,有些人可能就会担忧,有一天我们会不会被机器替代?

王志刚:现在有一些已经被替代了,像东南沿海一些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在国家“数控一代”工程的推动下,把传统的制造设备通过数控技术改造,就可以大量减少人的操作负担和工作量,使得原来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就被机器所替代。

但像靠智力的,特别是个性化的,可能一时还代替不了。今后应该说以人为主才构成社会,都是机器,就不是人的社会了。不用担忧,人也在进步。


问:现在VR也很火,你如何看待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这会是我们未来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吗?

王志刚: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VR技术了,你摸电门的时候可以感到手抖,自来水冲在手上也可以感觉到,那种感受是一方面,未来还可以增加触觉、味觉的感受,甚至与人实时互动,这样才显得更为真实。

VR技术本身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很重要的领域。VR虚拟现实包括一般的仿真,也包括人景交互或人在景中的AR。

VR技术现在应用的很多,比如在电影和游戏中,再比如飞行员和宇航员的训练中,不可能让飞机一直飞,搞一个虚拟现实的模拟器,北京机场降落的时候,400码的时候怎么压低速度,怎么着陆,雷雨天怎么样,晴天怎么办,风向不同怎么办,都可以模拟。

训练飞行员不太容易,而真正在物理世界想构建这样一种环境,当然其他方面也有这样的需求。技术方面实际上是推动,以及需求如何牵引,两个结合起来,这样一项技术就有不同的用处。


2

“科技管理的目的就是让管理对象能有获得感,能满意,同时有积极性。”


问:2017年,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重头戏,重点在哪里?

王志刚:今年科技体制改革很重要的是“落实”。年初我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就提出将今年工作重点从抓规划部署转移到落实落地上来,当然还有一些改革的工作和内容要推进,但是更多的精力和重点要放在抓落实上。

现在大家对改革的获得感还不够,特别是科技人员。我走访了很多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也请很多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到科技部座谈,这中间有些人知道改革的政策、改革的重点,也有些人不知道。

政府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产品要让我们的对象都了解,亲身感受到,并且知道怎么做才能把政策用到最好。“落实”是2017年的第一个关键词。

第二是“担当”。目前的改革都是硬骨头,都是深水区,如果瞻前顾后,见到困难就绕,改革就推不下去。各方面意见都一致的、容易改的,都改完了,现在改革中很难讲各方面意见完全一致,但我们一是要看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这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都有了,中央也有明确部署和要求。

二是要符合科技本身发展的态势,发展的规律。要做到这一点,既有勇气问题,作风问题,责任问题,也有能力问题。

要能够把握具体的科研领域和整体的科技发展趋势,要对它过去、现在、将来有准确的判断,这样一个领域会产生什么样的科学发现、什么样的技术发明,今后会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民生、国家安全,对国家战略目标、战略意志的实现以及对整个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大方向要把握好。

问:刚才你提到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中央也提出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会推进?

王志刚: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规定了激励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一系列制度措施,这些激励措施跟发达国家相比,力度都是很高的。

第二,制定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使科技人员收入与贡献挂钩,让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都将从中受惠。2017年我们将积极推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文件落实。

第三,针对科研人员反映的科研经费不好用,科研项目跑路多、评审多等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但我也调研了一下,一些科技人员和研究院所的领导们不完全知道相关政策,这是我们宣传不到位,希望媒体多加宣传。


问:你理想中的科技体制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王志刚:改革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让生产力更持续和快速的提升,从而支撑我们的经济社会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进行,包括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家,他们都要有积极性,让所有愿意创新、愿意投身科研活动的人都有平台,都能得到公平的服务,这是我们改革的初衷。

我们在和科技人员的交流中感到,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积极性都在增强,这就是我们的目的,科技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管理对象能有获得感,能满意,同时有积极性。

问:目前还有哪些障碍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存在?

王志刚:应该还有不少。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对从要素驱动、投入驱动、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第二,我们的政策、法律、措施等是不是适应创新驱动的要求。第三,即使政策法律已经出台了,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到了让每一个想创新的人都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服务是否到位了。

通过改革,在全社会确立一个导向,构建一个环境,建立一个评价标准,有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使得大家都愿意学习创新,理解创新,最后投身创新。


3

与人息息相关,科技部都管什么?


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2016年做了哪些工作?

王志刚: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继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后,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路径。

这个《纲要》不仅各级领导重视,广大科技人员重视,也引起了国外的重视。

前一段时间,我刚刚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科技顾问霍金先生,他讲到,他读了我们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里面规定的科技创新的内容、思路、目标、方法,非常赞同。

二是我们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科技创新方面,从科学发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包括科技部刚刚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很多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在基础研究方面不管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包括在卫生健康领域等都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人们的吃、穿、用、健康以及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支撑和帮助。

在技术创新方面包括很多,大的方面有高铁、超算、特高压输变电、核电,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科技服务业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骑过摩拜单车,刷个卡,在云端就把锁打开了。

在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15年修订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办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共同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

目标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创新,能通过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有些人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目标就是别人做不出来我能做出来,还有些人可能有经济上的追求,还有的希望通过创新能更多的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问:刚刚你也提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人们的吃、穿、用等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支撑和帮助。有没有人经常问你科技部到底管什么?哪些方面跟普通百姓相关?

王志刚:科技部管的有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一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三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包括为国际科技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四是科技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定,创新生态的构建,包括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五是为科技创新的团队、机构、科技人员提供服务。

这些都是我们科技部职能之内的事情,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但关键词就一个,围绕科技创新而展开,延伸到方方面面。科技本身有一个特点,就是渗透性强,扩散性广。

改革的目的实际上是让科技更多的能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和国家安全各方面发挥作用,发挥核心关键作用。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航母、歼20、运20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像摩拜单车,像互联网+,脸部识别等,都跟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在网上订火车票,身份证往那儿一放,票就打出来了,这些都是和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带来的一个是国家竞争力提高,一个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

科技是强国之基,是民族进步之魂,要作为一个战略放在国家工作全局的核心位置。如果我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地位,去抓了,我们国家发展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综合国力。

明末清初以来,我们国家落后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科技不强肯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家强、民族强与老百姓生活好,这些都需要科技。


问:现在小米科技、锤子科技等很多公司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你怎么看民营科技公司的发展前景?

王志刚:我们更看重的是“科技公司”四个字。现在创新是全民的事情,是中央的号召,是国家的战略,不分国有和民营,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部的服务都是一致的。

企业在经济上是主体,就业方面是主体,在创新方面也应该成为主体。我更看重的是大家可以通过科技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提升自己的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能通过高科技使自己的企业有更高的利润,更高的收入,更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带动高校、研究所和其他企业实现共同发展。民营和国有在科技方面是没有区别的。


上一条:法国驻武汉总领馆科技专员来校商讨科技合作

下一条:习近平主持 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

【关闭】

©2023 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版权所有 | 湘ICP备 14009182号-2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410081     电话: 0731-88873115  邮箱:kjc@hu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