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激情
——十八大以来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述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释放“人才红利”核心是释放制度改革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新时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各地各部门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契机,不断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扫除束缚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冰”不断融化,人才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广大人才正迎来新的春天。
政策破障碍 壁垒渐疏通
大国角逐,比拼的是高端人才;地方发展,人才同样是制胜之棋。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疏通政策壁垒,提速配套服务,推动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向用人主体和人才放权让利,使人才放开手脚,释放创新创业激情。国务院先后分五批取消了272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浙江、湖南、云南、宁夏等省区下放用人自主权、职称评审权。
国家“千人计划”在深入实施中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拓宽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渠道,已累计引进6000多名专家。各地也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措施,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等,引进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去!”成为全球人才的一股新潮流。
海外人才引才配套政策也不断健全。2012年,《出境入境管理法》及配套法规中专设人才签证类别。今年2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让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更便利。各地也推出新政,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北京对中关村市场化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实施积分评估制度,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跨境专业资格互认,契合了人才的现实需求。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边远一线流动,为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组部等十部门制定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把高端智力送到艰苦边远第一线。浙江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四川持续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等,都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均衡配置。
鼓励人才冒尖 厚植创新土壤
在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协同推进本土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成为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年初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就“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作出专门部署。
为促进更多一流人才冒尖,各地各部门孜孜以求、砥砺前行。科技部持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社部深入推进知识更新工程,教育部积极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中科院设置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四川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创新驱动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强力驱动。国资委、工信部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各地大力加强企业家培养培训,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让创新投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完善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自主创新之痛”,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让各种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放权,破障,松绑;集聚,创新,兴邦。当前,人才工作正进入竞进提质、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改革就是谋未来。人才迎来春天之际,中国也必将迎来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