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资讯动态+

科技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科技动态 > 正文

化工院宋建新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

日期:2019-11-05 10:25浏览数:

2019年4月化学化工院宋建新教授课题组在卟啉类化学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国际顶尖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题为“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Near-IR Absorption of Heterole-fused Earring Porphyrins”的学术论文。宋建新教授自2011年9月来我校工作后,一直围绕卟啉化学开展研究。课题组多次在校定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Angew. Chem. Int. Ed.,2014,53,11088;Angew. Chem. Int. Ed.,2016,55,648;Angew. Chem. Int. Ed.,2017,56,12322;J.Am.Chem. Soc.,2018, 140, 16533;Angew. Chem. Int. Ed.,2019,58,DOI:10.1002/anie.201903446 and 10.1002/ange.201903446)。


课题组于201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了耳坠型卟啉化合物。耳坠型卟啉化合物具有多个络合空腔,可络合多个金属离子且具有近红外吸收性能。基于前期工作,课题组发现耳坠型卟啉在进行溴代反应时具有高的选择性,通过铃木偶联反应将噻吩、吡咯等杂环成功引入到耳坠部分,经进一步氧化偶联,合成了杂环稠合的耳坠型卟啉。稠合的耳坠型卟啉具有拓展和延伸的π共轭体系,最大吸收红移到了2200nm附近,波长之长在单体卟啉类似物中前所未有,这些目标分子在近红外吸收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课题组相信经过对耳坠型卟啉结构的进一步修饰,有望实现更大的红移和更强的吸收。耳坠型卟啉的相关研究为新的高性能近红外吸收材料的研发提供了良好思路。


据悉,该论文实验部分工作主要由硕士研究生伍利成完成,硕士研究生李飞龙、博士研究生饶玉滔协助完成了部分工作。


相关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3





上一条:化工院王健博博士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

下一条:化工院教授课题组最新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

【关闭】

©2023 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版权所有 | 湘ICP备 14009182号-2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410081     电话: 0731-88873115  邮箱:kjc@hunnu.edu.cn